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事诉讼越来越多。而证据是民事诉讼的重中之重。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或者否认诉讼标的事实的各种材料。不符合证据的要求,就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不论其形式是什么。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分为举证、质证和调取证据三种形式。举证是自己使用证据,质证是提供对方的证据进行调查,调取证据是法院出具请求书给相关机关调取相关的证据资料。
在证据运用中,民事诉讼中要求证明的标准是“合理把握”。证据是否有力和能否证实基本事实,均属于合理把握范畴。在搜集证据时,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合情合理,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不得越权,否则证据将失效。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举证困难的一方,法律有裁判推定制度。这种情况下,由对方无法举证或者举证不足,并且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不能推定的,就应予支持。当然,举证困难的一方也要尽力举证,不能无动于衷。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在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是指用于证明各自权利主张的客观事实或者事项的证明材料。为了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确凿性,在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规定非常严格,以下是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一、合法性原则
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合法,具有法律效力,否则将会被排除。具体而言,证据必须在合法的方式下收集和获取;证据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文件、书证、物证等。
二、举证责任
在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过程中,当事人有证明自己主张权利的责任。不同的诉讼请求需要负有不同的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无法举证,则其诉求将会被驳回。如果当事人对证据主张有争议,则需要通过法庭审查和鉴定予以裁决。
三、证据保全
证据在诉讼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能会存在丢失、损毁、伪造等情况。在此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供证据保全的申请来保护证据的权益,以便在诉讼过程中起到有力的证明作用。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你知道吗?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关于证据的规定也是格外重要。下面就来介绍一些相关规定。
一、 充分发挥当事人证明能力
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承担证明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法院也应当告知当事人应当收集、保存哪些证据。
二、重视书证证据
书证是指具有文字、数字、符号等信息的书面材料。在民事诉讼中,书证证据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且不易被篡改,也不易造假。因此,要重视书证证据。
三、严格规范电子数据作为证据
电子数据是近年来出现的证据种类,其举证和审查都有一定的特点。在举证方面,要注意电子数据的时间证明问题;在确保其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还应当在证据提交时主动说明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情况。
四、保护证人权益
证人是指对案件当事人或者诉讼标的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作证能够对案件有证据意义。因此,对证人的权益要进行保护,并在证人作证前告知其权利和义务。
以上就是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