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文集 > 杨修之死:才子遭遇政界陷阱

杨修之死:才子遭遇政界陷阱

来源:查看原文

杨修(公元175年—公元220年),字伯和,司隶河内郡温人。曾为魏国文学史上的瑰才,在那时享有很高的文学职位。但他在进入政界后却一再遭遇不公,终因上疏谏言而被太监所害,时年46岁。

杨修的才气早在年轻时期就展现出来。听说杨修年十三时,即善于作诗,并向其母亲吟诵。荀羡、荀淑、崔琰、王游都是与他同时期的同砚密友,相互交流文化艺术方面的心得,影响了许多人。他的代表作包罗《七哀诗》、《神女赋》、《晋都赋》、《醉翁亭记》等等。

然而,杨修就任政界之后,便开始了一次次与政界漆黑势力斗争的历程。曹植和杨修是密友,在曹魏的政界上,他们都受到了来自太监团体的打压。听说,曹植曾欲得杨修为自己效命,而杨修谢绝称:“君道不自贤,臣柰何趋。”他也因其辞章之犀利,声名遐迩,被魏明帝所器重。太监们也因此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杨修之死是一段凄凉、悲壮的政界故事。公元220年,曹魏末期,他因给刘曜写信,被太监所顶,流放白马县,日夜苦辱于此,以至于饥寒交困、病入膏肓。最后,杨修英勇殉国,时年四十六。

信息搜索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