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是一则古老的神话故事,它意味着过度的急功近利、暴躁冲动的代名词,被人们形容为“不顾万物成长的规律,费力而无功的行为”。揠(yà)苗助长的故事由来已久,它最早见于《列子·汤问》。此书记叙了春秋时期吴越之地的一个富家子弟到瞿塘峡学水利,见到水深且急,心里焦急,迫不及待地用拍子打水深处,想让水越来越深,因为他认为这样旱季灌溉时,水就会够用,但结果是水面下几乎没动静,反而把水搅浑了,百姓用水受阻。这时,老农告诉富家子弟,水往低处流,自然会到溪沟及田中,水的本性是润物不害,不需要去调整水流。他不明白这个道理,就骑了一匹马在河边奔跑,还打了几棍,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水位,结果百姓用水更加困难,而且导致了河流的淤塞。
“揠苗助长”这个词现已不常用,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价值观仍然历久弥新。中国人有个古话:有得就有失,“苗长得太快便会死,过犹不及”,意思是劳而无功,工于心而不善其事。在中国文化中,这个故事已经被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俗语,受到广泛的认同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