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傍午有一个特定寓意。“傍”意味着靠近,接近,“午”则代表正午,时辰为12点。“傍午”就是指靠近正午这个时间段,准确的时间应在11点30分到12点30分之间。
早期人们在《礼记•月令》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春分至,渐盛,君子升之,谓之登仙;夏至至,至长,君子傍午之。傍午,谓之傍(旁)比亲也。”
由此可知,在古代君子们认为,正午这个时间段代表着太阳最为充盈的状况,是一种比较神圣的存在。而人们靠近这个时间段,也代表着比较接近太阳,与之比肩,向着“仙之道”迈进。因此,君子们便用“傍午”来比喻更加接近上天的状态。
除了神圣之外,“傍午”还有一些传统的文化内涵。如在传统戏剧中有着“正午不见影”的原则,由此得出:阴差阳错、众说纷纭的事,会在傍午时慢慢浮出水面,被展现于人们眼前。另外,习俗中也有着一些比较传统的文化内涵,诸如“傍午休息,活力源源”,“午睡寿命长”等吉利的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