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由于产生了很多政治问题,被載入了史书的著名事件。其中一个被称为“臣好柔弱啊”的事件。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唐玄宗朝廷中有两个重臣——郑注和柳宗元,郑注因为劝谏玄宗而被降职,而柳宗元却巴结权贵左仆射崔元范,功高震主(宰相)宇文融经常特别照顾他。这引起了其它宰相的不满。
当时武则天执政,宰相刘晏献策称:“太平地方,贵安先从一身肉,臣竭力为国生,而左右延积功美。”就是说,朝中大臣给予玄宗太多的酬谢而导致社会的贫富不公。这时只有郑注出来说话:“宰臣不能垂而全禄,国用日耗,民不堪命,公议当详议,万无容加。”也就是说,权位不能让官员们把国家财富看作自己的财富,而是应该考虑国家利益和民生。
当时仪仗卫士秦琼也发出警告:“国耗日恶,莫起纳土之议,臣不敢言,愿独死罪。”他认为朝廷应该考虑到人民的良心,而不是通过减少将领俸禄和增加纳税的方式来减轻财政负担。
就在此时,一位重臣出现了。他是副相、刑部尚书,姓诏,名天璋。他唯唯诺诺地一直与朝中内阁大多数人不同意见。当时,天璋与侍中李节孝、中书舍人钱倣尘一起向唐玄宗建言:“今日之迹,成大之纪;宜探微省以庶几。”他们认为唐玄宗应该重视朝廷内阁大臣的建议,以便避免再次出现“臣好柔弱”的局面。
在诏的带领下,玄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向朝中所有大臣发出“拍案而起,闻此则勇”的口号,以促进官员们勇敢、刚直和智慧的建议,并避免“臣好柔弱”的情况再次发生。
这个事件至今也使我们想起了许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争议之事。我们要铭记过去,以便不重蹈历史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