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标题为“放学后的失落”打着预防学生自杀的旗号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部分地区的中学生在放学后存在着心理失落的情况,这种情况已引起学校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有心理学家指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明显的时期,课业压力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会导致一些中学生出现压抑、自卑、焦虑等不适应心理反应,造成他们放学后心理上得不到及时舒缓,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健康。
虽然有些学校在放学后设立了社团、活动等,但是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解决途径,以及解决方案。因此,家长们也需要关注自己孩子在放学后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引导和关心。
孩子们放学后的失落:谁去填补放学后的孤寂?
不知不觉,一轮红日已经落入山间,小学门口的大型钟表已经在嘀嗒嘀嗒地走过了下午五点一刻。放学铃声响起来了,幼小的身躯在校园里四处奔波。学校里太多的忙碌和任务,让孩子举步维艰,无法心无旁骛地去享受童年的喜悦。然而,放学后的失落带给孩子们更无法消散的痛苦。
玩伴们,疯闹的时间结束了。父母要赶工作,不能及时地来接自己。孤立无援的孩子,放学后的失落渐渐地爬上了小脸庞。要不是老师在旁边守护,孩子们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有些孩子情感较为敏感,初次体味到放学后的孤独时,常常会有些妄想。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受爱戴,与人格格不入,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一些消沉。特别是父母逢年过节和生日的时候没在自己身边,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小孩儿。
经过特别花心思的教育家纷纷发现,放学后的孩子需要一个可以同心协力的真正的小圈子,陪伴他们进行学生生涯和成长。比如像欧洲的温馨家庭,附近的社区有各种类型的父母小组,每天放学就有人在社区进行同伴搭配,让每一个孩子都留有一位伙伴。
学生放学后的失落感
放学铃响,校门口涌出一群群欢快的学生,大声说着笑着,但是此时人群中也在出现一些孤独的背影,他们没有和同学一起玩耍和聊天,有些人静静地走回家,有些人则在校门口游手好闲地等着家长。这就是学生放学后的失落感。
失落感源于许多事情,比如孩子们可能离开他们的好朋友;他们会错过运动队的训练;他们会错过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此外,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但一离开学校,他们就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失去这些支持和鼓励,这会让他们感到失落。
为了避免学生的失落感,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机会。家长应该陪伴孩子,参与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增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放学后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