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又称为湖南楼,是南朝梁代建筑名胜,坐落在岳阳市城际公路以南,洞庭湖之滨,楼貌雄伟,气势磅礴。尤以辛弃疾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一诗更使之名扬四海。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词人,他在词歌创作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此篇诗展现了自己豁达的性格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在此诗中,辛弃疾描写了自己登上芙蓉楼后所看到的美景,抒发了离开亲人、离开家乡时的感伤和不舍。
同时,辛弃疾还慨叹了飞逝的青春,表达了自己怀念往事,追寻往昔的心情,显露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境遇和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落魄江湖载戎装,楚天云梦共依傍”这句话讲的是作者自己,他在崇祯十七年,因支持刘宗敏而被贬至海南。文中这几句更是激动人心,“去时雨若鸣绣襦,归来夜吹不垂杨”让人更加深入感受到辛弃疾的感伤之情,为其辛楚、豪侠之气加深了又一层色彩。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别样诗意的长江水,流淌的是苍凉的岁月
芙蓉楼,是唐代著名楼阁,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君山街道衡岳路56号。东川峰与南岳衡山毗邻。楼高七层,至江面高48米,座于洞庭湖畔,眺望长江天际,山水相映,至今仍是一处很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区。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将领。他是靖康之难前后的一位民族英雄,被誉为“词人之祖”,被后世称为“辛文房四侯”。辛弃疾曾在芙蓉楼赋诗,作者独具才情,将江水描绘成苍凉的岁月,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无奈。
“晴川历历汉阳关,应念岳阳楼上看。惜别长江若尽日,乘舟晚唱落潮间。”流淌的长江水,既是岁月的注脚,也是共情的纽带,留下了辛弃疾别样的诗意。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愁别吟咏,更是流传于千古的文化瑰宝。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夜泊牛渚怀古,慨然问讯楼前驿。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